·開欄的話·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即日起,本報推出《新寧夏·時政眼·政在會客廳》欄目,聚焦自治區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關注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精準闡釋、靶向解讀,助力各項政策措施更好地落實落地落細。欄目首期聚焦自治區黨委十二屆十一次全體會議通過的《關于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實施意見》,看看百姓對黃河的保護和發展,有哪些心愿和期待。
天下黃河富寧夏。寧夏地處黃河上游,全境屬于黃河流域,依黃河而生、因黃河而興,保護黃河義不容辭,治理黃河責無旁貸。
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時明確指示,要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賦予了寧夏新的時代重任,寄予了寧夏人民殷切希望。
7月20日至21日召開的自治區黨委十二屆十一次全體會議強調,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精神,切實擔負起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時代重任,朝著繼續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的美麗新寧夏的宏偉目標奮力前行。
對于祖祖輩輩生活在黃河邊的每個寧夏人來說,都有著關于黃河具體的、熱切的愿望。把這一個個心愿匯成星河,必能凝聚起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的磅礴力量。
心愿:黃河水啥時候捧起來就能喝?
回應:入黃水質全部達到地表V類水質
全會提出,要讓黃河寧夏段的堤防成為黃河安全的防洪保障線、暢通無阻的搶險交通線、綠意盎然的自然景觀線、休閑觀光的生態旅游線,確保兩岸堤防成為黃河流域最安瀾的“堅固長城”。
“幾天看不見黃河,想呢!”烈日刺眼,吳忠市利通區古城鎮黨家河灣村村民王懷廷瞇起眼睛,望著緩緩流淌的黃河。
今年68歲的王懷廷生長在黃河邊,小時候在黃河邊耍水抓魚,長大了騎車一遍遍穿梭架在黃河上的橋,“馱”回來媳婦、種子和一家人的營生。如今年邁,他婉拒兒女帶他進城養老的孝心,當起黃河“巡河員”,每天8時起沿著黃河步行“巡河”5公里,然后駕船清理該段黃河以及村旁清水溝漂浮的垃圾。
“你看現在的河邊修得多好!我就想著,黃河水能越來越清,就像我們小時候那樣,手捧起來就能喝。還有,整個河堤能再修得結結實實的,就更好了。”王懷廷說。
黃河水啥時候捧起來就能喝?
“吳忠市正‘鉚足勁’努力!”吳忠市生態環境局生態環境科副科長周紫娟話語堅定。去年,吳忠市對市第一污水處理廠的尾水進行提升,將已經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的尾水再強化再處理,建設古城灣人工濕地,將尾水通過人工濕地凈化,使重點入黃排水溝的水質全部達到地表V類水質后,排入黃河,進一步保障母親河安瀾。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河水清了,河堤安穩嗎?
“通過對堤防和河道進行系統治理,我們使標準化堤防城市段防洪標準達到50年一遇,防洪防災能力明顯提升增強。”吳忠市水務局黃河管理所所長柏曉軍介紹。2008年以來,寧夏啟動實施了集防洪、交通、生態、旅游、文化建設為一體的黃河標準化堤防工程,2015年至2017年三年5個批次建設了黃河二期防洪工程,治理河段16處,治理河道29.66公里。此外,我區持續加強黃河堤防建設,努力將城市防洪提高到百年一遇的標準,保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心愿:能不能支持我們村發展鄉村游?
回應:對重點村建設將給予大力支持
全會提出,要積極發展黃河生態文化旅游,做好黃河景觀、黃河生態、黃河文化融合重組、挖掘轉化、放大增值的文章,打造在全國有影響力、在世界有知名度的黃河旅游帶。
從吳忠市黨家河灣村步行到黃河岸邊不足3分鐘。
村里灰瓦白墻的院落群讓人眼前一亮。村民曹軍家的院內,菜園青翠,鴿子咕咕,涼棚下鄉親們聚在一起,暢想本村的發展。
“發展度假村多好,果園子能采摘,清水溝能垂釣。”“還有民宿,很多地方的鄉村旅游都住農家院子吃農家飯,比如張永軍,燴肉炒得好。”
“現在村里像我們這把年紀的人比較多,做農家樂勁頭大,游客來了,田里有田里的樂,院子里有院子里的美。”
“房舍都有沖水廁所和淋浴,路面全硬化,水電網都通,還是寧夏農村智能化用電第一村,又有露天文化廣場,出了村沿著清水溝是小微公園,就盼著相關部門再給加點油、添把柴,幫扶我們把鄉村旅游搞起來。”黨家河灣村黨支部副書記朱剛指著遠近各處規劃著未來。
這個村能發展鄉村游嗎?
“黨家河灣村發展鄉村旅游潛力好,發展鄉村旅游的熱情很高,下一步,我們會在鄉村旅游重點村建設方面給予支持的。”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資源開發處二級調研員楊鵬崗表示。
我區鄉村旅游發展勢頭迅猛,富民效果好,發展潛力大,目前形成了一定規模和特色。近期,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推出了“周末游寧夏”28條鄉村旅游線路,涉及5市22個縣區150多個鄉村旅游示范點。下一步,自治區文旅廳將構建“一核、四帶、十八個重點發展區”的鄉村旅游空間發展格局,以民俗文化為靈魂,以培育創建精品民宿、鄉村旅游示范點、鄉村旅游創客基地、鄉村旅游景區(點)、鄉村旅游集聚區(帶)、鄉村旅游重點村等為抓手,全力推動鄉村旅游由單一休閑向深度體驗轉變、由粗放經營向精細品質化管理轉變、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推動鄉村旅游特色化品牌發展,使鄉村旅游成為全域旅游的增長極。
心愿:能否保障白天觀光品酒、夜晚仰望星空?
回應:守護好“父親山”、呵護好“紫色夢”
全會提出,要“充分發揮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以龍頭企業為依托,以產業園區為支撐,以特色發展為目標,加快構建‘三大體系’。”“讓葡萄酒、枸杞產業更‘紅火’。”“集中力量把葡萄酒、奶牛產業打造成千億級產業。”
“我們酒莊,引來黃河水用來存蓄灌溉,等于我們和葡萄都是在喝著黃河水。”美賀莊園總經理奚強說。通過以色列高端節水灌溉技術,美賀莊園30萬株法國進口葡萄苗木得以被黃河水滋養,每年近50萬瓶優質酒莊酒由此誕生。
“希望能進一步加大市政配套、生態環境保護監督治理等方面的支持,充分開發賀蘭山東麓的旅游資源和優質的葡萄酒資源,讓更多游客能夠白天在葡萄園觀光品酒,夜晚在賀蘭山腳下仰望星空。”奚強說。
拿什么來保障“白天觀光品酒、夜晚仰望星空”?
“我們會盡全力守護好‘父親山’,進一步增強生態系統循環能力,維護生態平衡,為賀蘭山東麓酒莊良好發展提供環境保障,更為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增添生態環境保障。”寧夏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林政資源保護科副科長陳越說。賀蘭山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經過3年多的綜合整治,在原有基礎上新增建設了自然保護區榆樹溝和汝箕溝2個管理站,新增建設6處森林防火檢查站,改建2處森林防火檢查站,同時在保護區東界設置網圍欄40.1公里,在轄區內各主要溝道設立檔桿49處,強化了保護區管理。
“我們會進一步推動葡萄酒產業和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沿賀蘭山東麓打造一條精品旅游路線,把沿線旅游景區、葡萄園、酒莊串連起來,讓游客留得住,讓寧夏的葡萄酒走出去。”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產業園區管委會黨工委副書記、副主任李毅介紹。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既靠著賀蘭山又“飲著”黃河水,把葡萄酒產業融入到努力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中,是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緊緊抓住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機遇期,努力把賀蘭山東麓產區打造成中國西部高質量葡萄產業經濟產業帶的先行先試區,實現中國葡萄酒從賀蘭山東麓走向世界的夢想。”李毅說。(記者 周一青 王 溦 王 鼎)